金针菇培养方向
金针菇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立体栽培
特点:属于小批量传统栽培方式,将菌袋解去扎口并松开塑膜,进行码垛,两头出菇,一般可码6~10层甚至更高。
优势:出菇干净、菇体含水率较低,较受菇农欢迎。
不足:产成品的菌柄弯曲,采收及运输过程中易致菌盖脱落,商品价值偏低;菌袋失水严重,容易发生边壁菇,三潮菇难以发生,生物学效率较低。
床架栽培
特点:适用于反季节栽培及工厂化生产,菇农小批量栽培时也可参考。采用折底塑袋装料,单头接种、单头出菇,可密集排放于栽培层架上,直立出菇。
优势:菇品含水率适宜,菇体周正,朵形均匀,商品外观性状好,商品价值高,最大限度利用栽培场所空间,节约菇棚设施投资,提高资金利用率。
不足:栽培架的一次性投资较高,架层过高时上下温度不一、湿度不匀,菌丝后熟度不足时一潮菇后菌袋失水较多,影响产量。
畦式栽培
特点:适宜菇棚面积大、环境较好的栽培,一般多在一潮菇采收后进行。将采用立体栽培的菌袋切断,成为两个独立的无底菌袋,置于畦内,经常往畦内浇水。
优势:产量高于前述模式,基料保持适宜水分,有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