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甲蓝试验对机制砂的细度有何要求?

亚甲蓝试验是一种常用的机制砂细度检测方法,通过测定机制砂中能够通过亚甲蓝溶液的颗粒含量,来评估机制砂的细度。这一试验对机制砂的细度要求较为严格,以下将从亚甲蓝试验的原理、标准要求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亚甲蓝试验原理

亚甲蓝试验是基于颗粒在亚甲蓝溶液中的溶解度差异来测定机制砂细度的。具体操作是将一定量的机制砂放入亚甲蓝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浸泡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将未溶解的颗粒与溶解的颗粒分离。最后,称量溶解的颗粒质量,根据溶解的颗粒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计算出机制砂的细度。

二、亚甲蓝试验对机制砂细度的标准要求

  1. 国内外标准要求

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规定,亚甲蓝值(MB值)应不大于1.4,即机制砂中通过亚甲蓝溶液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70%。这一标准适用于建筑用砂,对于其他用途的机制砂,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MB值。

国际上,美国ASTM C33标准规定,亚甲蓝值应不大于1.5,即机制砂中通过亚甲蓝溶液的颗粒含量应不大于66.7%。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要求可能与我国标准有所不同,但总体趋势是要求机制砂的细度应尽可能低。


  1. 工程项目要求

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对于机制砂的细度要求更为严格。如高速公路、桥梁、港口等大型工程项目,对机制砂的MB值要求通常在1.0以下。这是因为细度较低的机制砂具有更好的和易性、保水性、抗冲刷性等性能,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三、影响亚甲蓝试验结果的因素

  1. 机制砂的矿物成分

不同矿物成分的机制砂,其亚甲蓝值差异较大。例如,石英砂的亚甲蓝值较低,而石灰石、白云石等碳酸盐类矿物的亚甲蓝值较高。


  1. 机制砂的粒度分布

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对其亚甲蓝值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粒度分布越均匀,亚甲蓝值越低。


  1. 亚甲蓝溶液的浓度

亚甲蓝溶液的浓度对试验结果也有一定影响。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


  1. 试验操作

试验操作不当也会影响亚甲蓝试验结果。如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不规范,会导致试验结果偏高或偏低。

四、结论

亚甲蓝试验对机制砂的细度要求较为严格,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要求有所不同。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调整机制砂的细度。同时,影响亚甲蓝试验结果的因素较多,试验操作应规范,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选矿优化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