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出砂率的一般标准值是多少?
机制砂是一种由人工破碎、筛分、清洗等工艺制成的砂石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水利等领域。出砂率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机制砂的生产成本和工程效益。那么,机制砂出砂率的一般标准值是多少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出砂率的定义
出砂率是指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得到的合格砂石占原料总量的比例。出砂率越高,说明原料的利用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出砂率是评价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影响出砂率的因素
原料性质:原料的硬度、粒度分布、含泥量等都会影响出砂率。硬度较大的原料,破碎难度大,出砂率相对较低;粒度分布不均匀的原料,破碎过程中易产生细粉,影响出砂率;含泥量较高的原料,清洗难度大,出砂率相对较低。
破碎设备:破碎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等都会影响出砂率。常见的破碎设备有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圆锥式破碎机等。不同的破碎设备对原料的破碎效果不同,从而影响出砂率。
筛分设备:筛分设备的类型、筛孔尺寸、筛分效率等都会影响出砂率。常见的筛分设备有振动筛、圆振动筛、直线振动筛等。筛孔尺寸越小,出砂率越高,但也会增加生产成本。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破碎与筛分工艺的配合等都会影响出砂率。合理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降低出砂率。
三、机制砂出砂率的一般标准值
- 国内外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对机制砂出砂率的要求有所不同。以下列举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值:
(1)中国: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规定,0.5-5mm的细砂出砂率应≥80%,5-20mm的中砂出砂率应≥85%,20-40mm的粗砂出砂率应≥90%。
(2)美国:ASTM C33-19《标准规格混凝土用砂》规定,0.5-5mm的细砂出砂率应≥75%,5-20mm的中砂出砂率应≥80%,20-40mm的粗砂出砂率应≥85%。
(3)日本:JIS A 5601-2012《混凝土用砂》规定,0.5-5mm的细砂出砂率应≥75%,5-20mm的中砂出砂率应≥80%,20-40mm的粗砂出砂率应≥85%。
- 行业推荐值:根据我国机制砂行业的相关规定,机制砂出砂率的一般标准值如下:
(1)0.5-5mm的细砂出砂率应≥80%。
(2)5-20mm的中砂出砂率应≥85%。
(3)20-40mm的粗砂出砂率应≥90%。
四、提高出砂率的措施
优化原料:选择合适的原料,降低原料的硬度、含泥量等,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选用高效破碎设备:根据原料性质和生产需求,选用合适的破碎设备,提高破碎效率。
优化筛分设备:选用高效筛分设备,提高筛分效率,降低出砂率。
优化生产工艺:合理配置破碎与筛分工艺,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加强生产管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确保出砂率达到标准要求。
总之,机制砂出砂率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出砂率的一般标准值,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原料性质、破碎设备、筛分设备等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出砂率。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