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人员出国(境)的保密工作如何加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涉密人员需要出国(境)进行交流、学习或工作。然而,涉密人员出国(境)也带来了保密工作的挑战。为了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涉密人员出国(境)的保密工作需要加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涉密人员出国(境)的保密工作。

一、加强涉密人员出国(境)前的保密教育

涉密人员出国(境)前,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他们的保密教育,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 强化保密意识:通过开展保密讲座、培训等形式,使涉密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遵守保密规定。
  • 普及保密知识:向涉密人员讲解保密法律法规、保密制度以及保密技术等知识,提高他们的保密能力。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国内外涉密人员出国(境)泄露国家秘密的案例,使涉密人员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二、严格审批和监管

  1. 审批程序:涉密人员出国(境)需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确保审批的严密性。审批内容包括出国(境)目的、时间、地点、任务等。
  2. 监管措施:在涉密人员出国(境)期间,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他们的监管,确保他们遵守保密规定。具体措施如下:
    • 签订保密协议:要求涉密人员在出国(境)前签订保密协议,明确保密责任和义务。
    • 配备保密设备:为涉密人员配备加密通讯设备、保密笔记本等,确保信息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 实时监控:通过技术手段对涉密人员的行踪、通讯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制止泄密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1. 建立保密合作机制:与有关国家建立保密合作机制,共同打击跨国泄密行为。
  2. 开展保密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保密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保密工作经验。

四、强化法律责任

  1.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涉密人员出国(境)的保密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
  2. 加大执法力度:对泄露国家秘密的涉密人员,依法严肃查处,形成震慑效应。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涉密人员在美国参加学术会议期间,擅自将国家秘密资料带回住处,导致资料被境外人员窃取。经调查,该涉密人员因保密意识淡薄,未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最终被依法处理。

案例二:某涉密人员出国(境)期间,通过未加密的通讯设备与国内同事联系,泄露国家秘密。经调查,该涉密人员因未配备保密设备,导致泄密行为发生,最终被依法处理。

总结

加强涉密人员出国(境)的保密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保密教育、严格审批和监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强化法律责任等。只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密体系,才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

猜你喜欢:禾蛙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