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七种工具在质量管理质量责任追究中的区别是什么?

在新旧七种工具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中,质量责任追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新老七种工具在质量责任追究中的区别,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新老七种工具概述

  1. 新老七种工具

(1)新七种工具:流程图、因果图、帕累托图、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亲和图。

(2)老七种工具: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散点图、分层图、调查表。


  1. 工具特点

(1)新七种工具:强调系统性、逻辑性和可视化,注重过程控制,便于团队协作。

(2)老七种工具:侧重于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强调统计方法,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二、质量责任追究中的区别

  1. 工具适用范围

(1)新七种工具:适用于质量管理、生产过程、服务流程等多个领域,强调系统性和逻辑性。

(2)老七种工具:适用于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等领域,侧重于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


  1. 工具分析方法

(1)新七种工具:采用系统思维、逻辑推理、可视化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2)老七种工具:主要依靠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对问题进行分析。


  1. 工具应用效果

(1)新七种工具:在质量责任追究中,新七种工具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责任追究提供有力依据。

(2)老七种工具:在质量责任追究中,老七种工具可以辅助分析问题,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能导致责任追究不彻底。


  1. 工具适用性

(1)新七种工具:适用于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组织,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

(2)老七种工具:适用于传统型、经验型组织,有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和执行力。


  1. 工具培训难度

(1)新七种工具:培训难度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逻辑推理和可视化能力。

(2)老七种工具:培训难度相对较小,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可能导致培训效果不佳。

三、结论

新老七种工具在质量责任追究中的应用存在一定区别。新七种工具在系统思维、逻辑推理、可视化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助于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责任追究提供有力依据。而老七种工具在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具有优势,但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企业在选择工具时,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新老七种工具,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集团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