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肉的关系是怎么来的

红烧肉,又称东坡肉,是一道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式菜肴。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时期,最早被称为“回赠肉”,由大文豪苏东坡在徐州期间创制。据《徐州文史资料》和《徐州风物志》记载,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期间,遇到了黄河决口,带领百姓奋战七十多个昼夜,最终保住了徐州。百姓为了感谢他,送来了新鲜的猪肉和好酒。苏轼无法推辞,便收下这些猪肉,并让家人将其做成香而不腻、红亮鲜美的红烧肉,回赠给百姓。这道菜因此得名“回赠肉”,并逐渐流传开来。

在宋哲宗元祐四年(1091年),苏轼来到杭州担任知州。在元祐五年(1090年)太湖发洪水时,他及时采取措施,帮助浙西一带的百姓度过难关。杭州百姓为了感谢他,送来猪肉和美酒,苏轼再次收下后,让家人将其做成酥烂的红烧肉,分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民工们吃后连连称赞,并将这道菜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因此,红烧肉(东坡肉)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实际上是同根同源的。它们都是源于苏东坡在徐州和杭州期间,因救助百姓而创制的美食。在北方,红烧肉的做法粗犷,通常用小盆装,称为“红烧肉”;在南方,红烧肉装盘精巧美观,称为“东坡肉”。

此外,虽然有些资料提到红烧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但关于红烧肉的最早记载和确切起源仍然存在争议。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红烧肉是一道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