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头槟榔的历史故事

关于芋头槟榔的历史故事,存在以下几种说法:

将军与槟榔芋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名祖籍厦门同安埔尾在外征战的将军,他解甲归田后回到故乡,讲究饮食,把槟榔芋头去皮挖心,填入佐料,放在蒸笼炊熟,趁热蘸些调味就食。据说这是芋包的前身。

荔浦芋的历史

荔浦芋属槟榔芋种,因盛产于荔浦而闻名,故称荔浦芋。荔浦芋在荔浦市进行人工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据记载,荔浦芋自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由福建漳州一带传入荔浦,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荔浦市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产品,品质优于其它地方所产芋头。很早在周边县对荔浦所产槟榔芋就有了“荔浦芋”一词的称谓。在清代,荔浦芋作为广西珍稀的“皇室贡品”,年年进贡朝廷。

东寮村的槟榔芋

这种芋头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东寮村便是槟榔芋的故乡。这个小村庄位于群山环绕的盆地中,肥沃的沙土和清澈的山泉水为槟榔芋的生长创造了绝佳环境。据《潮梅现象·揭阳物产》的记载,早在民国时期,东寮芋就因其优质而享誉盛名。村民们自豪地提起自己家族与这一传统的渊源,许氏一族的祖先在清康熙年间从潮州搬迁至此,开启了芋头种植的历史。

林则徐与槟榔

清朝道光十九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在广州的英美俄德等国的领使,用西餐来招待林则徐,在饭后上了一道冰淇淋,林则徐因不知冰淇淋为何美食,看到有气冒出,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吹之,好让这道菜凉了再食。领使们看的大笑,把林则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但林则徐也不动声色,过了许久,林则徐宴请那些领使们吃饭。他请吃的菜肴,都是凉菜,之后上了一道芋泥,颜色灰白,表面闪着油光,看上去没有一丝热气。那些个领使以为那也是一道凉菜,用汤匙舀了就往嘴巴里送。哈哈!上当了,领使都被烫得哇哇乱叫,林则徐心里暗笑,嘴里则不停地抱歉,说没想到他们原来不知道这“芋泥”外冷里烫啊!。

这些故事反映了槟榔芋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