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芋头来历

荔浦芋头,又称槟榔芋, 产于广西荔浦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记载,荔浦芋最早是由福建人在清朝康熙年间带入荔浦县的,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荔浦县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产品,品质远胜于其它地方所产芋头。因其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个头大,芋肉白色、质松软者品质上等,剖开后可见芋肉布满细小红筋,类似槟榔花纹,故被称为槟榔芋。

荔浦芋头不仅是广西一带的名主菜之一,而且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了极盛,作为广西的首选贡品在岁末进贡皇家大典。刘庸因一次讲话太直率而被贬到广西当巡抚,他利用山薯莨冒充荔浦芋头给乾隆皇帝食用,从而免掉了荔浦芋头的进贡。后来,乾隆皇帝发现真相,一怒之下将刘庸降为五品官。从此,荔浦芋头名声大噪,成为广西的特产名菜。

荔浦芋头营养丰富,含有粗蛋白、淀粉、多种维生素、较高的钙和无机盐等多种成分,具有补气养肾、健脾胃、强身健体之功效。它不仅可以作为饮食点心和佳肴的原料,还是滋补身体的营养佳品。

荔浦芋头还因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被誉为“芋中极品”,并在多个朝代成为皇家贡品,深受皇亲国戚们的喜爱。如今,荔浦芋头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还远销海外,成为广西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