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盛果期灰霉病
西红柿盛果期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影响叶片和茎秆。病菌主要通过残留的花和花托侵染果实,导致果皮变灰白色、水渍状,并产生大量灰褐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严重时脱落。
发生规律
灰霉病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容易流行,适宜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要求95%以上。番茄灰霉病的病果发生期多出现在定植后20—25天,3月底第一穗果开始发病,4月中旬至5月初进入盛发期。
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 :利用温湿度条件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例如,在晴天上午闭棚增温,气温达到33℃后维持较短时间再放风,气温在25℃以上时持续放风,使下午温度保持在25-23℃,降到20℃左右时停止放风,夜温保持在15-17℃。
合理农事操作
在阴雨天、傍晚和气温低于16℃时不宜整枝打老叶,避免病菌从伤口侵入。
灰霉病菌易从残花开始侵染,可在蘸花或喷花药剂中加入嘧霉胺或咯菌腈等药剂预防。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花、病果和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防止人为传播。
药剂防治
推荐采用熏蒸、弥粉等方式防治,可选用百菌清粉尘剂、腐霉利粉尘剂等药剂。
烟雾剂熏烟防治时可以选择噻菌灵烟剂、腐霉利烟剂等药剂。
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