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馒头来历

包子和馒头的来历与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包子馒头来历的详细描述:

起源时间

包子和馒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蒸饼即馒头的前身之一,早在先秦时期已有记载。

发明者

馒头相传是由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

诸葛亮在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乱后,为了平息江上的波涛,命令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形状的面食,用以祭祀。这种祭品最初被称作“蛮首”或“蛮头”,后来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成了“馒头”。

名称由来

由于“蛮头”太过吓人,人们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

包子的名称则始于宋代,据说是因为一个名叫孙琳的大夫用馒头包大蒜和淡豆豉治疗淋病,效果显著,因此得名。

发展演变

魏晋时期,馒头仍被称为“馒头”,而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

随着时间的演变,包子的形状和制作方法逐渐丰富,出现了各种带馅的馒头和包子。

综上所述,包子和馒头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三国时期,由诸葛亮发明,最初是为了替代残忍的人头祭品,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广泛流传的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