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苦瓜品种

闽研6号苦瓜: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新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力强,中早熟,始雌花着生于第10~15节。瓜呈棒状,蒂平尾圆,棱短、瘤圆,瓜皮白绿色、有光泽,瓜长25~34 cm、粗7~8 cm,肉厚约1.1 cm,单瓜质量480 g左右。与同期种植的其他苦瓜品种相比,叶片小,适于密植,每667 ㎡比当地主栽品种多种植40株。白粉病发生轻,而且比当地主栽品种晚20~30天发生。

热研1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纵径24~27厘米,横径7.0~7.5厘米,肉厚1.2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重40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肩部平整,收尾钝圆,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6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耐寒性较强,高抗白粉病,中抗枯萎病。

热研2号油绿苦瓜:

中国热带农科院品资所2005年新育成的品种,植株生长旺盛,分枝性较强,果实长圆锥形,长26~32厘米,横径6.0~6.5厘米,肉厚1.1厘米,肉质甘脆,味微苦。单果质量450~500克,皮色深绿有光泽,瓜形美观,品质优良,第一雌花节位10~15节,产量3000~4000公斤/亩,较抗白粉病,中抗疫病。

长白苦瓜:

又名株洲1号苦瓜,由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湖南省各地均有栽培。植株蔓生,生长势强,分枝性强,叶掌状5裂。第一雌花着生于第17节左右,此后连续2~3节或每隔3~4节出现1朵雌花。瓜长筒形,长70~80厘米,横径5.4~6.5厘米;外皮绿白色,密布瘤状突起,单瓜重0.6~1.1公斤;肉厚0.8~1厘米,肉质脆嫩,味微苦,品质好。中熟。

瑞宝苹果苦瓜:

偏早熟的品种,生长周期大约在70天左右,果型短粗,单果普遍重量在1斤左右。该品种的瓜是白色的,如果在幼果拇指长时套黑袋遮光栽培,种出来的苦瓜就会像玉石一样剔透雪白。连续坐果能力强,抗病性也比较好,产量表现优秀。品种适应性也蛮好,露地、大棚都能种,主要适宜华中、华南地区栽培,每亩建议留300株左右。

翠绿1号苦瓜:

为中早熟品种,果实短棒型,果皮绿色有光泽,肉质紧实爽脆,苦味较淡,商品性好。同时该品种还具备有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

粤美1号油瓜:

该品种为杂交一代长身油瓜类型苦瓜,果实长圆锥形,果型端正,深绿色,果肉厚而紧实,气味清香、甘、脆,苦味淡,可直接生吃、凉拌。苹果苦瓜是来自我国宝岛台湾的苦瓜新品种,它是以野生山苦瓜与白玉苦瓜杂交培育而成的,因为这种苦瓜长得很像苹果而得名。该品种苦瓜一点也不苦,糖度高达6度,脆甜多汁。

金田186:

早熟杂交一代种,生长旺盛,适应四川境内大多数地区大棚早熟栽培,第一雌花节位8-12节,每间隔3-4节着生雌花,易坐果,耐低温。果型为长梭型,瘤状为短条瘤加珍珠瘤,稍突,色泽油亮,绿白色,商品果直径5.8-6.5cm,长度为38-45cm,单果重约0.6kg。适用于早春大棚栽培,一亩地种植范围在150-200株,成都地区3月上旬定植,其他地区因气温差异可适当覆盖小拱棚,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