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细菌分析
金针菇表面细菌分析如下:
细菌数量和种类
传统平板培养法:分离到3个门6个属的细菌,包括美洲爱文氏菌属(Ewingella americana)和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 lactis)。
宏基因组测序法:鉴定出13个门80个属的细菌,主要为厚壁菌门的乳酸乳球菌属(Lactococc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变形菌门的耶尔森氏菌属(Yersinia)。
优势菌种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在4℃贮藏条件下,乳酸乳球菌是金针菇的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其数量增加,而其他细菌种类数目下降。
细菌群落结构变化
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金针菇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变得更加丰富,但细菌种类数目逐渐减少,菌落总数不断增加。
致腐菌
乳酸乳球菌不仅是金针菇保鲜期的优势菌,也是主要的致腐菌。
其他相关研究
研究还发现,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细菌在金针菇的培养过程中可能引起污染。
在金针菇栽培的不同阶段,如原料、堆肥、装袋和收获,细菌群落的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料、通气和农场环境。
综上所述,金针菇在4℃贮藏条件下,表面细菌群落结构复杂且多样,乳酸乳球菌是主要的优势菌和致腐菌。通过传统平板培养法和宏基因组测序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金针菇表面的细菌种类和数量,为金针菇的采后贮藏和微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