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出菇

金针菇的出菇管理是一个关键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境因素的控制和操作步骤。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出菇管理方法:

催蕾

搔菌:打开菌袋两头,去掉菌膜和老菌皮,使菇蕾生长整齐一致。使用消毒过的工具进行搔菌,并在搔菌后灌入清水,12小时后倒出多余的水。

降温:将温度控制在7℃~13℃之间,以促进菇蕾的形成。低于7℃生长速度太慢,高于13℃则可能出现大量气生菌丝。

增湿:保持出菇场地的相对空气湿度在80%~85%之间,可以通过地面灌水、墙体及空间喷雾等形式进行增湿。

诱蕾:经过搔菌和降温处理后,菇蕾会在基料表面出现,通常需要2~3天到10~15天不等。

出菇期管理

适时加强肥水管理:在金针菇出菇期,适时补充水分和营养液,可以促进多潮菇的形成,且出菇整齐,菌柄粗壮。

遮光处理:在菌袋上面及四周覆盖黑色薄膜遮光,调节湿度,使膜内湿度稳定在90%,促使出菇整齐。

通风换气:加强通风,保证棚内氧气充足,湿度适宜,有助于金针菇的健康生长。

温度控制:严格控制温度在5-18℃之间,10-15℃时最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低于8℃时生长缓慢,高于18℃时难以形成优质菇。

湿度管理:根据金针菇生长的不同阶段,调整湿度。催菇期高湿度,抑制生长期降低湿度,伸长期保持高湿度。

及时清理料面:采收后及时清除料面上残留的菇脚及小菇,保持料面清洁,减少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