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水点豆腐化学原理

卤水点豆腐的原理 主要是利用电解质改变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具体过程如下:

蛋白质胶体形成:

黄豆被碾磨成豆浆后,其中的蛋白质形成胶体状态。蛋白质颗粒表面带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这些基团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从而颗粒相互隔离,不会粘结下沉。

电解质的中和作用:

卤水(主要成分是氯化镁、氯化钙等电解质)加入到豆浆中后,其中的阳离子会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并沉淀。

胶体聚沉:

由于电荷的中和,原本分散的蛋白质胶体发生聚沉,形成絮状物。这些絮状物在卤水的帮助下不断长大,最终形成豆腐的凝胶状结构。

物理变化:

整个过程中,蛋白质分子之间原有的化学键(如二硫键)被破坏,但并没有发生新的化学反应,属于物理变化过程。

总结来说,卤水点豆腐的原理是利用电解质中和蛋白质表面的电荷,破坏其水膜,使蛋白质颗粒相互聚集并沉淀,从而形成豆腐。这个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而是基于胶体物理性质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