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木耳事件真相

隔夜木耳事件指的是因食用泡发或烹饪后放置过久的黑木耳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中的共同点是,木耳在泡发或烹饪后,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容易滋生细菌,特别是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米酵菌酸毒素对人体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 2024年5月19日,广东东莞松山湖工业区一名34岁女子因食用隔日泡发的黑木耳后出现恶心、干呕、拉肚子等症状,最终被送到ICU治疗,花费4万元。

2. 2024年7月,东莞一位老人食用泡发4天的木耳后米酵菌酸中毒身亡。

3. 2015年,媒体报道长沙女子因吃了泡发2天的木耳导致多功能器官衰竭身亡。

4. 2016年,媒体报道辽宁一对夫妇因吃了泡发2天的木耳,造成肝肾衰竭中毒休克。

为了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正确泡发木耳:

使用凉水泡发木耳,并且泡发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及时食用:

泡发或烹饪后的木耳应尽快食用,避免长时间放置。

注意保存:

如果需要保存木耳,应将其放入冰箱冷藏,并确保在食用前检查木耳是否有异味或软烂等异常情况。

避免食用隔夜木耳:

一旦木耳在泡发或烹饪后放置超过24小时,尤其是在常温下,应视为不安全食品,应立即丢弃,不要食用。

综上所述,隔夜木耳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主要原因是泡发和储存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产生有毒的米酵菌酸毒素。为了保障健康,应避免食用隔夜木耳,并遵循正确的泡发和保存方法。